今年是《開封日報》第三次復刊40周年。撫今追昔,心潮起伏、浮想聯翩。回顧我與《開封日報》多年的親密交往,一幕幕難以忘懷的場景,過電影似的在眼前閃現。
那還是《開封日報》第三次復刊不久,有一天,我的老同學、報社編輯王逢效約我寫一篇報道工業題材的通訊。當時,我們廠經過長期反復的試驗,剛剛研發出一種超強度的黏土質耐火磚,質優價廉、暢銷四方,于是,我連夜趕寫出一篇題為《黏土質耐火磚誕生記》。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專程跑到社址在自由路的報社送稿。王編輯看罷,高興地說:“好!寫得挺好!想不到你寫得這么快!后天就可以編發了。”
我真是喜出望外,沒想到這么順利就“首戰告捷”。后來稿子一經刊發,全廠職工驚喜地奔走相告,互相傳閱著那份散發著墨香的報紙。廠長拍著我的肩膀笑著說:“看來,我選擇的報社通訊員沒有選錯呀!這回,你可給咱廠立了一功!”我說:“咱們更應該感謝《開封日報》啊!”
記得2016年仲夏的一天,我騎車去報社送稿。說來也巧,我剛進報社,就碰見時任報社總編輯的劉會敏同志。他一見我就親切地說:“又來送稿了?”我詫異地問:“劉總編,你還記得我?”“咋能不記得,報社在勞動路時,我愛讀你寫的雜文,立意新穎,語言幽默,頗有意趣哦!”他又問:“您多大年紀了?”我說:“七十有五。”他關切地說:“這么大歲數,還不辭勞苦筆耕不輟,真是精神可嘉啊……”他話鋒一轉,握住我的手,叮囑道:“千萬要保重身體。身體是第一位的……”這時,我頓覺有一股暖流,從他的手臂涌到我的胸口,暖融融的。
《開封日報》第三次復刊不久,作為一名老通訊員,為了表達我對她的祝賀,寫了一首題為《春訊的使者》的新詩。當時副刊部的編輯李允久一看,就說:“你寫得真好,來得真巧。下期就能編發了。你看,你把復刊的報紙比作‘春訊的使者’:打開你/就像打開春天的門窗。這一句詩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這一句是你這首詩的‘詩眼’,精神變物質。《開封日報》的復刊,推送促進了我市各項事業的發展,迎來一片明媚的春光,這比喻太恰當了。”在他的鼓勵下,我還陸續發表了《朱仙鎮情思》《柳園渡風情》《飛翔的海鷗》《題在果園綠蔭間》等數十首新詩。
李懷苑、岳修業、宋哲3位老師都曾擔任過《宋城》《汴梁晨話》等專欄、專版的編輯。我每次去送稿,他們只要不太忙,都會給我講解雜文寫作的要領,不厭其煩地破解我提出的寫作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我都從中大受裨益。多年來,我發表的《凍結·解凍及其他》《吃包子的聯想》《漫話無風也起浪》《一幅漫畫前的思考》《漫話陰陽人》等20多篇雜文,字里行間無不浸潤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
日月如梭,斗轉星移。一晃40個春秋過去了,每每回憶起與報社諸位老師交往的那些場景和細節,我都由衷地感到特別的溫馨與美好。這些往事,都在我心靈的熒幕上留下深刻的印記。
開封日報社,你從自由路遷到勞動路,從勞動路又遷到七大街;《開封日報》,你從紙質媒體發展到如今的公眾號、電子報,真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一步一重艷陽天啊!
祝《開封日報》虎年邁虎步,再創業績新輝煌。
【來源:開封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6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