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環、城北大道、金泉大道、佛頂山大道、中壩快速通道等城市主干道相繼貫通;
北塔大橋、萬安大橋、勸龍亭大橋、雷打巖大橋等12座橋梁先后投用;
國際名豪、五方華庭、兩江半島、龍亭水岸、福天領秀城等城市綜合體陸續建成
······
近年來,石阡縣充分依托區位優勢,圍繞城鎮承載能力、城鎮經濟、城鎮品質、城鎮治理、城鄉融合“五個大提升”,著力構建“一江兩岸四中心”新型城市發展格局,堅持以產聚城、以產興城、產城融合,不斷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全面提升城鎮品位,一幅“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現代城市畫卷逐步繪就。
路讓石阡四通八達路,是城市的“血脈”,不僅是衡量一座城市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指標,而且也是丈量老百姓幸福指數的一把標尺。
道路不通則“血脈”不暢,石阡深知這句話的真諦。
統籌推進西外環、城北大道、金泉大道、佛頂山大道、中壩快速通道等城市主干道重大項目建設,城區路網骨架已基本形成。
投資43800萬元完成縣城西外環、城北大道、金泉大道等道路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西外環道路地下綜合管廊全長3.16千米,已建成2.9千米;城北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全長5.4千米,已建成3.2千米;金泉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全長3.28千米,已建成1.2千米。
“原來我們是走小路下城,一個來回起碼要半天時間。現在有了這個快速通道,想進城,坐個公交車就去了,非常方便。”中壩街道河東村村民鄧樹蘋自豪地說。
思劍、安江、石玉、湄石等5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穿縣城而過,城區交通路網體系更加完善,縣城高速里程達213.38公里,位居全市第一。
“這條地下通道,東西南北四個路口相互連接,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出行安全得到極大保障。”市民黃先生如是說。
不僅如此,石阡還合理規劃縣城中心的人行橫道、地下通道、人行天橋,奮力疏通城市“毛細血管”,提升路網功能,方便居民生產生活,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橋讓石阡東西相融橋,是城市的“脊梁”,是連接該縣城東西兩岸的通道,更是石阡城市記憶的見證者。
該縣城地形南北狹長,東西相望,蜿蜒的母親河——龍川河從城中心穿越而過,將城區分成不對稱的兩半。城區東岸受山體、學校、文物保護等限制,道路連通性不足,路網整體布局不均衡,支路系統較為薄弱,導致道路銜接不暢。
于是,石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地制宜、順勢而為,頂層設計、高位推動,大刀闊斧地啟動橋梁工程建設項目。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龍底壩大橋、雷打巖大橋、萬安大橋、勸龍亭大橋、溫泉大橋、泉都大橋、啟靈橋、鮮花步行橋、北塔大橋、荊竹大橋、坪貫大橋、雷家屯大橋等12座橋梁的先后竣工,投入使用,讓該縣城的交通大動脈接連被打通,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同時還潛移默化拉動整個縣城的經濟增長,助力社會事業高效發展。
12座橋梁,把龍川河東西兩岸的區域緊密連接起來,描繪出一幅完整的山、水、茶、城新藍圖。
湯山街道平陽社區搬遷戶吳勝富高興地說:“以前,這個坪貫大橋還沒有修的時候,過對面去要繞一圈,浪費時間,現在有橋了,生活很方便。”
一座座橋梁,點綴著龍川河的綽約身姿,承載著石阡人民每一天的幸福生活,見證著該縣城的歷史滄桑和時代變遷。
曾經讓人倍感擁堵的城區交通狀況,如今已有了180度大轉彎,實現了華麗轉身。
橋通路暢為石阡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助力石阡昂首闊步走上發展的康莊大道。
樓讓石阡安居樂業樓房是城市的“靈魂”,是一個城市的音符,更是廣大居民的心靈歸宿。
石阡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完成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17個,商品房銷售面積86.13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7.4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金額達35.52億元。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2.1億元,新注冊成立建筑施工企業13家,其中二級資質企業3家,建筑設計企業1家,建筑業從業人員達2600余人。完成16個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310個行政村(社區)、2447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工作,村莊規劃編制覆蓋率達100%。建成18個垃圾中轉站,配置完成大型轉運車18輛、小型壓縮車19輛、勾臂式垃圾車57輛,配置2立方米垃圾斗704個、660升垃圾桶4926個,覆蓋率達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進一步完善。
國際名豪、五方華庭、兩江半島、龍亭水岸、萬金莊園、福天領秀城等城市綜合體陸續建成,100座電梯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市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投資3500萬元建成該縣牛場坡山體公園,投資8940.19萬元完成縣城龍川河濱河步道兩岸景觀提升工程,實施安全飲水項目341個,建成木瓜溪、獐子溝、殺牛沖等重點水源水庫6座,城鄉安全飲水得以全面保障。供電可靠率達99.56%,4G網絡實現全覆蓋。平安石阡、法治石阡建設持續推進,社會治安形勢總體向好,人民群眾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鄉村振興、公共設施、智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同步推進。順利搬遷客運站,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城鎮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顯著提升。
碧波水岸居民廖龍艷一臉笑容地說:“現在小區比以前好多了,晚上燈也亮,路面也平整,我們居住在這里很安全、很舒心。”
據該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石阡投資4338.2萬元實施康馨居、碧波水岸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水、電、路、訊以及路燈、廣場、健身設施等公共空間服務的提升改造。”
成功凝聚汗水,歲月鑲嵌榮光。該縣城面積從2015年的10.35平方公里增加到12.75平方公里,常住城鎮人口從2015年的11.65萬人增加到13.59萬人,城鎮化率從2015年的31.15%提升到45.72%。城鎮規模日益壯大,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為推動工業大突破、農業大發展、旅游大提質提供了承載空間和強勁動力。
回望走過的路,石阡城鎮化發展步伐堅實,足音鏗鏘。
每一段路都有其不同的歷史使命,每一座橋都是石阡獨特的風景線,每一棟樓都是石阡元素的結合體。
如今的該縣城,道路四通八達,橋梁縱橫交錯,樓房鱗次櫛比,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生態宜居、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特征越發明顯,“北部拓展、南部跨越、東部控制、西部預留”的空間發展布局輪廓更加清晰,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新城正在崛起。(譚文明 吳劍)
執行主編:冷曉意
值班編輯:劉 雅
編 輯:唐仁超
【來源:微銅仁】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5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
頭條 2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