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全市力爭新建或改擴建500處以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群眾“10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近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群眾身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簡稱《方案》)。
公園綠地、橋下空間等都能用來建設
《方案》要求,通過三至五年建設,逐步形成覆蓋面廣、類型多樣、特色鮮明、普惠性強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網絡。
一方面,按照能建盡建原則,圍繞公園綠地、街邊空地、橋下空間、道路周邊、居住區周邊閑置用地、邊角地、小區廣場等,全面梳理適合建設全民健身設施的存量場地,推行指標化、項目化管理,不得占用農用地。各區、各有關部門要把所有適合建設全民健身設施的存量場地摸排出來,明確建設時限,兩年內全部新建改建完成。
根據要求,2022年,各區建設場地不少于40塊(含市屬劃撥場地),市土地發展中心不少于10塊(含可劃撥各區場地),市交通局不少于6塊(含可劃撥各區場地),市市政園林局改造提升市屬公園不少于2個、其他場地不少于6塊(含街頭公園和綠地)。其中,公園改建、新建、配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應綜合考慮、整體設計、同步提升。明年,各區、各有關部門要完成剩余的存量場地建設任務。
各區至今年7月 至少選10塊場地試點
對于新建改建露天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可建設可移動的管理用房、公共廁所等基本配套設施。原則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成后以公益免費為主,各管理單位可以購買場地公眾責任險;籃球、足球、網球、輪滑等標準場地,以及需要配備固定人員管理的場地設施,可以委托第三方微利經營或免費開放,提高運營管理水平。
至今年7月,各區要按照以上原則篩選至少10塊場地開展試點建設,市交通局篩選1塊場地開展自主建設或引入社會資本建設試點,市市政園林局在思明和湖里轄區內篩選1塊場地和1個市屬公園開展自主建設改造提升試點,市土地發展中心篩選2塊場地分別劃撥給屬地區政府和國企建設管理,并跟蹤督促相關接收單位開展引入社會資本建設試點工作。試點項目建設應加強與屬地社區溝通,聽取群眾意見,滿足群眾需求,于2022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
依托“廈門i健身”智慧體育服務平臺,開發設計兩個模塊:一是健身地圖模塊,新建改建的所有全民健身場地,在健身地圖上顯示地址以及管理人員信息,便于群眾查找、方便報修;二是免費場館模塊,新建改建的封閉式管理場地,通過人臉識別、掃描二維碼等方式,預約進場鍛煉。各區歷年來配建的健身路徑,要結合此次摸排建設場地工作一并部署,明確每處健身路徑地址、管理人員及聯系方式,2022年3月30日前全部錄入“廈門i健身”平臺,進一步完善健身地圖。(文/廈門晚報記者 汪燕妮圖/記者 劉東華)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3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
頭條 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