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停車難”被認為是影響城市交通擁堵系數的重要因素之一,“車停在哪里”成為令不少駕駛人頭疼的一個事情。去年兩會期間,不少市人大代表把視線聚焦到了如何解決“停車難”問題上。截至目前,一些建議已轉化為行動,涉及泊位增加、使用和管理等多方面。
老城區停車資源“挖掘活用”
建議回顧:
市人大代表張君君指出,無錫老城區承載了許多輝煌和城市功能,近年來“停車難”問題越來越引人關注。尤其解放環路內的中心商務區,雖然面積不大,但商業綜合體、學校、培訓機構、醫院等集中分布,都是聚集人流、吸引車輛進出的場所,而且這些地方各有車流量集中的特定時間段。還有崇安寺、南禪寺等綜合了文化、商業、旅游等功能的片區,每天人流量很大,一到節假日更是客流翻倍。老城區出入的車輛多,而停車場偏少,僅僅依托中心商務區有限的道路資源和停車設施,僅僅依靠交警部門管理,無法徹底解決停車矛盾。車子找不到車位就容易亂停車,停車秩序差會影響城市形象,也會影響老城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增加停車場配套建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此張君君建議,提高老城區停車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加解放環路以內停車設施的綜合利用效率。同時應盡快啟動解放環路附近南禪寺、談渡橋等地區的停車場改造。
市民反響:
在羊腰灣路和文化工藝品市場之間,一座跨運河的人行橋溝通起了兩邊的通行。市民楊先生說,朝陽市場一帶人流密集,逢年過節如果開車去買東西是樁很頭疼的事情。“里面幾個停車場動不動就停滿了,外面的車子不小心就會一路排隊到永樂路口,這時開車還沒有走路來得快”。有幾次他聽從工作人員疏導把車子停放到羊腰灣路上,但當時去朝陽市場要從羊腰灣路、向陽路、槐古路繞上一大圈,不僅不方便,買完東西拎著大包小包走回來取車很累。為避免堵車,楊先生一度把私家車停放到向陽南路的停車場里,再步行10多分鐘去購物。不過最近他發現,去朝陽市場有了一條“捷徑”,只要開車到羊腰灣路上停入路邊的車位,走過這座人行橋,就能到達文化工藝品市場和朝陽市場門口,“停車不傷腦筋,還比以前節省許多腳力”。
部門回復:
從梁溪區了解到,為解決老城區“停車難”問題,該區大力宣傳“錯時共享,空間騰挪”理念,制定“一點一策”解決方案,推進有條件的學校建設操場地下車庫,推行錯時上下學和人車分流接送措施,并在節假日試點錯時開放共享車位,引導有條件的小區、辦公大樓和商業廣場停車場實施錯峰停車,緩解路面停車壓力。目前已在新惠市場、金鉤橋路等20處停車點實現錯時停車。同時該區加強停車場智能化改造,已完成5萬個停車泊位與市級停車平臺的對接,對停車信息進行同步處理,車主可以實時了解梁溪區公共停車資源,有效提升車位的尋找和周轉使用率。
相關負責人介紹,梁溪區還在全區范圍內進行挖掘,充分利用拆遷閑置地塊、人防設施和城市邊角地塊等設置臨時停車場和小微停車場。去年以來,該區在原有5500個公共停車位的基礎上,積極引導相關部門、街道、平臺公司、社會資本共同發力,創新實施立體車庫、地下車庫等建設項目,全區累計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6萬個。從具體片區的停車管理和疏導來看,目前已將槐古路、槐古支路納入城管和交通嚴管道路,建成文化工藝品市場跨古運河人行橋,調整羊腰灣路道路停車,緩解片區交通壓力。并且計劃在解放南路與槐古支路東北角、清揚路家樂福超市北面等處規劃建設停車場,以緩解朝陽市場、南禪寺景區和無錫婦幼保健院等區域車位緊張現象。
立體停車場“上天入地”拓車位
建議回顧:
在市人大代表陸炳興看來,規劃立體停車場是解決“停車難”問題的有效途徑和辦法。陸炳興認為,建設立體停車場,可以向天空、地下要空間,增加了多倍的停車位,能夠部分解決城市“停車難”的問題,也有助于暢通城市毛細血管,規范停車秩序,從而達到“治堵”的目的。而且建設立體停車場有助于節約土地資源,加上實行立體智能化停車的話,可以減少車輛因尋找停車位迂回、倒車而造成油耗和尾氣排放等問題,一定程度上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
陸炳興建議規劃建設立體停車場,對群眾反應強烈、停車矛盾突出且具備近期建設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并且對建成的立體停車場要進行科學管理,強化安全監管。
現場探訪:
位于學志路上的新吳區新苑實驗小學緊鄰太湖花園小區,以往每當早晚高峰時,短短的學志路上總是很擁擠,接送孩子車輛都會與小區出去車輛發生交織。特別是晚高峰時段,停車和通行成了讓家長和居民糾結的問題。現在,學校旁邊建造了一座立體停車場,本月正式啟用了,讓接送孩子車輛停車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記者看到,學志路立體停車場入口處設置了車輛分流指引標志,社會車輛與教職工、學生家長車輛分別對應不同的入口。工作人員介紹,學志路停車場地下共兩層,有停車泊位560個,分為學校接送區、教師職工停車區、周邊居民停車三個區域,設置了分類出入口和專用通道,可以實現校園安全化管理。有了停車場后,家長接送孩子不用擔心找不到車位,就不需要提早很多時間來到學校門口的道路上占道停車,這樣道路資源就騰出來了,學校和小區門口也不堵車了。同時作為新吳區首批錯時共享停車試點,學志路立體停車場的投入使用可以在白天解決長江北路、衛星路等道路沿線臨時車位不足問題,夜間為太湖花園、長江國際花園等周邊小區提供停車補充。“已經有一些周邊小區的居民來打聽租用車位的事情”,工作人員說。
部門回應:
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為了節約利用場地,一方面為有效化解熱點區域“停車難”問題,市區規劃建設了多個立體停車場。截至去年底,新建成的立體停車場有梁溪區奕淳大廈立體停車樓,經開區錫海珈苑(耘林生命公寓)機械停車場,新吳區學志路地下立體停車場、前衛路地下立體停車場、清晏路立體停車樓、惠山區行政審批局北側立體停車樓等,共計2400多個停車泊位。今年市區還有5個立體停車場項目在建設當中,預計將增加近3000個停車泊位。
與此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立體停車場中機械式停車設備的使用安全監管。對在用設備,重點檢查設備使用情況、檢驗情況、維保情況、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建立落實情況、安全警示標志張貼情況等。對停用設備,則核查是否落實停用設備安全管理要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員、車輛進入。市場監管部門要求機械式停車設備使用單位選擇專業起重機械維保單位,每月對設備進行一次維護保養,解決使用單位隱患排查能力不足的問題,確保機械車位用得放心安心。
(記者 劉娟 任蓉蓉/文、攝)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4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3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
頭條 2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