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一輛輛滿載石料的工程車,沿著寧海縣大佳何鎮(zhèn)漲坑村的公路,開往汶溪源頭茶山林場深處,轟隆隆的發(fā)動機聲,催急了國網(wǎng)新源浙江寧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夏萬求的腳步。
在國網(wǎng)新源浙江寧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門口,夏萬求快速往頭頂蓋上一頂白色安全帽,三五下扶正,扣緊,又遞給我們幾頂,叮囑道:“戴好!去工地!”
1985年出生的他,肩負著總投資79.5億元的寧海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工程一線指揮工作,該項目是我省近年來最全面、最系統(tǒng)、單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任務(wù)重、時間緊,整個項目2025年完工,上下大壩、山體內(nèi)的廠房等大量建設(shè)工程都在今年,可以說,今年最為關(guān)鍵!”夏萬求說。
300多公頃工地盡在“屏中”
我們行駛在施工所開挖出的臨時公路上,車子一路顛簸進山,各式各樣的工程車交錯而過。約摸五六分鐘后,迎面見到第一個隧道口,夏萬求告訴我們,要穿過12條這樣的長隧道,才能走完整個工地!
“這該多大呀!”我們不禁脫口而出。
在這片繁茂的茶山林場間,寧海抽水蓄能電站圍建起一高一低兩個800多萬立方米庫容的大水庫,裝機容量達到1400兆瓦,就像一個“超級充電寶”。當電力系統(tǒng)負荷低谷時,利用電網(wǎng)中剩余電能從下水庫抽水至上水庫,電能轉(zhuǎn)化為水的勢能儲存起來,好比是“充電寶”充電。當用電高峰來臨,上水庫的水通過管道直沖而下發(fā)電,補充電網(wǎng)。
“我們施工區(qū)域覆蓋好幾座山頭,足足有300多公頃,開車轉(zhuǎn)一圈都要半個多小時,高峰期施工人員就有2000多人……”夏萬求不加思索地報出一連串數(shù)據(jù),而我們關(guān)心的是,如此龐大的區(qū)域,作為一線指揮的他,就算每天翻山越嶺泡在工地上,也會鞭長莫及吧?
正當我們糾纏這個問題時,夏萬求帶我們來到位于下水庫大壩上的系統(tǒng)大屏前,掃了一眼,眉頭一緊,他看到了一張張實時滾動的數(shù)據(jù)圖譜。“看,這里顯示,下壩一號壓路車碾壓的車速超了,平臺馬上給我報警提示!”圖上是大壩切面,切面淺淺的橘色隨著旁邊數(shù)據(jù)跳動而不斷加深顏色,非常直觀地展示出大壩施工的實時情況。
不一會兒,夏萬求拿起了對講機,通知前方正在工作的一號壓路車暫停,指導(dǎo)他們調(diào)整作業(yè)中的漏洞。
很快圖譜上的數(shù)據(jù)恢復(fù)正常,夏萬求對我們調(diào)侃道:“這里住著‘軍師’,名叫‘智慧工程’!”電站施工首抓質(zhì)量,但像大壩灌漿、壩體填壓等都是隱蔽工程,除非挖開看,不然很難盯牢每一寸壩體,也因此,他們下決心投入幾千萬元在這片施工工地上覆蓋了GPS、攝像頭、感應(yīng)器等,還研發(fā)了11個智能管控系統(tǒng),工程車輛和施工人員軌跡、大壩灌漿密度、進度等等都能變成實時數(shù)據(jù)圖譜,偌大的300多公頃工地,一眼望不到頭,卻又盡在“屏”中。
勤練“金剛鉆”補技術(shù)空白
警報解除,我們也從緊張里緩過神,坐上車,放任眼睛四處亂“跑”,遠看,那些正在作業(yè)的大型施工機械與大壩壩面相比,好似玩具車一般大小,可真走近,每臺施工裝備都是“巨無霸”。比如前方正“鉆”進我們視線的鋼鐵結(jié)構(gòu)立體井架,慢慢放大、放大,離它只有幾十步距離時,我們就需要仰頭到極限才能看到它的頂部。
“這也太大了!”這是我們第二次忍不住感慨“大”。
“設(shè)備是世界首臺SBM豎井掘進機,主機段長17米,重達450噸!”不出所料,理工男夏萬求還是以精準的數(shù)字回應(yīng)我們。
寧海抽水蓄能電站的工作可以淺顯理解為,上下兩個水庫的水互相倒來倒去,但它不是洗臉盆,沒辦法端起來倒,這就需要一個接通上下水庫的大通道,而大通道里需要一個垂直的排風豎井進行空氣交換,保證里面的人員正常工作,而在高高的山體里打這個垂直通道,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通道長198米,相當于70層樓高,這高度下一顆小石子掉下去都像子彈了。如果用通常鉆孔爆破再人工去挖石渣的作業(yè)方式,底下施工人員的安全風險就非常高了,而且施工效率很低。”夏萬求說道,這倒逼著他們嘗試新技術(shù),SBM豎井掘進機便是他們從科研機構(gòu)的研發(fā)庫里“借”來的“金剛鉆”,也是我國抽水蓄能行業(yè)豎井機械化掘進的首試。
在這臺大掘進機的正下方,直徑8米的通道不久前剛貫通。夏萬求蹲在井邊,和幾位技術(shù)人員商量著它的拆除方案,皮膚黝黑的那位就是“管”這臺機器的中國水電十二局寧海施工局總工程師劉杰。
“部件太大,運下山比運上來更難!”劉杰說道,他用“又愛又恨”來形容這“大家伙”。一方面,機器刀盤一挖就是8米寬的大洞,省事,最快每天能挖5米深,效率高。可另一方面,“金剛鉆”首秀,技術(shù)難題是一個接一個,先是打洞出來的粉塵太大,影響機器地下導(dǎo)航功能,需想方法降塵;緊接著,洞打到深處,滲水,凝固住了粉塵石渣,導(dǎo)致渣料出不來,需人工開鑿出排水溝……
“我們40多個技術(shù)人員幾乎每天輪番下洞,24小時盯著,機器從進場到現(xiàn)在,已200多天,就差搬張床睡在邊上了!”劉杰正吐著“苦水”,但我們分明看到他眼中難掩興奮,正是在這片工地上,在他們不斷的技術(shù)攻關(guān)下,不僅成功使用了世界首臺豎井掘進機,工程效率也提高了兩三倍。對于他們來說,一道道難關(guān)便是沖刺巔峰的動力所在。
工地“春色”關(guān)不住
許多大型工地現(xiàn)場,開挖面遍布、灰白山石裸露,可在寧海抽水蓄能電站施工現(xiàn)場,目光所及,綠意盎然。“綠”是我們對寧海抽水蓄能電站工地最深刻的印象。
“你再晚幾個月來,那才叫真綠!”夏萬求指著周圍一個又一個山頭說道,那邊有寬葉草,狗牙根,高羊茅,紫花苜蓿;這邊還有屬灌木喬木的刺槐,多花木蘭,車桑子,黃花槐,木豆,紫穗槐等。“沒想到,你一個理工男,懂這么多花品種!”我們調(diào)侃道。夏萬求則不慌不忙解釋道:“復(fù)綠可是我們‘超級充電寶’工程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跟隨著他們走向不遠處的斜坡,這一片植被歷經(jīng)一冬的風霜已經(jīng)枯黃,但細細分辨,還是能看出枯草的個頭,明顯比周圍的要小,里面還貼伏著滴灌管道。“這里原來是挖出來的巖石面,植被都是我們一點一點種上去的,天氣轉(zhuǎn)暖,復(fù)綠的植被要重新養(yǎng)護起來!”42歲的唐曄是植被混凝土班組的老員工,兩年來,他和20多名隊員一起負責在開挖面上種植被,說起這,他可來勁了。
只是,唐曄很多時候會搖搖頭,這植被可不好種!工程施工,開挖出來的多是巖石面,或是坡度近90度,復(fù)綠時,他們就要像蜘蛛人一樣懸掛著去給巖石釘上鐵絲網(wǎng),再一遍一遍噴上特殊配方的混凝土,凝固后厚度要達到10厘米左右,它可凝固植綠種子,也能進一步保土護坡固沙,還能促使綠植生長的腐質(zhì)土等。
作為一線的施工人員,唐曄并不知道這項技術(shù)的“來頭”:國內(nèi)先進的植被混凝土生態(tài)防護綠化技術(shù)(VCC)。可夏萬求最清楚其中的高投入:“到去年底,我們已完成的15萬平方米以上的‘復(fù)綠’量,基本上把移交的開挖面全部‘復(fù)綠’,總投入已達到3500萬元。”
如今,走進寧海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施工現(xiàn)場,猶如走進了一座立體的花園,“綠色”“科技”不僅是顯化于外部最主要的色彩,更是蘊含在工程之中的重要內(nèi)核。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9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8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