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在廣州這座超大型城市中,民政工作關系到每一個人能否幼有善護、弱有眾扶、老有頤養。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強調的不僅是“幸福”,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每一個人的幸福”。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廣州,有1.7萬余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需要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護其成長;對185.6萬廣州市戶籍60歲及以上人口以及超30萬在穗60歲及以上流動人口而言,關心的則是能否以可以負擔的費用享受基本養老服務,“養得了,養得起,而且養得好”;對每一個廣州街坊而言,還會關心各類民政公共服務是否便捷和貼心。
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已通過撬動社會活力,匯聚社會多方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以及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遍布全市各區的179個街鎮頤康中心、1.6萬張家庭養老床位為全市老年人增添了社區就近養老的新選擇;而在政府兜底保障以及社會力量參與下,7.5萬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到位,1.7萬困境兒童全部落實分類幫扶,“慈善+社工+志愿服務”鏈接了各類資源,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針對性支持。值得關注的是,要推動民政公共服務更優質、更均衡惠及群眾,落細落實每一名街坊的幸福感,仍需要進一步撬動社會活力,讓群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服務和支持。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廣州將結合社區一線服務大力建設街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孩子們及其監護人都可以在社區內獲得全面的未保政策信息,尋找到求助渠道,對接社會的關愛幫扶,此外,還有專業社會工作者進行個案跟進;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加快村(居)頤康服務站建設,年底前覆蓋50%村居,意味著更多長者將不用為找不到服務而犯愁;而在深化“社工+慈善+志愿”融合發展方面,深化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上線社會救助一體化平臺,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完善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7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6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5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
頭條 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