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志愿者也得到了暫時的休息,接下來他們將繼續服務北京冬殘奧會。
記者了解到,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共有94名學生參與了此次盛會的服務工作,他們全部來自于烹飪工藝與營養和中西面點專業,從4000多人中選拔出來,并通過統一的專題培訓,組成了兩個社會實踐團隊,分別在張家口和延慶兩個賽區。
辛苦
志愿者董志航每天早上5時就開始工作,準備當天的早餐。和面、攤餅,很快一份份面點新鮮出爐。6時許,作為負責三餐質檢工作的志愿者郝成輝對飯菜進行拍照、記錄,把好質量關。
元宵節當天,他們的菜單上有清蒸鱸魚、鹵雞腿等,更是少不了元宵。不僅讓就餐者吃好,更要讓他們體驗到中國豐富的餐飲文化,感受到一種美食的意境。董志航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就餐點每天要服務大約300人次就餐。
志愿服務,絕不是看上去那么簡單。董志航一個早上要蒸約5公斤面的饅頭,烙20張左右的大餅,同時,還要準備燒麥、包子……干完活兒,兩個胳膊又酸又痛。“最累的一次,干完活兒渾身酸痛,第二天靠郝成輝拉我下床。”
同樣,每一頓飯,郝成輝都需要詳細記錄每一個菜品的數據,拍照存檔;同時,還要兼職服務就餐人員刷卡,登記匯總就餐人數,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
每天,他們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候凌晨1時多還要收貨、搬運配送的食材。
在延慶區八達嶺集配中心的廚房內,志愿者來延魁和4名同學每一餐都要準備1500個花卷、1500個饅頭等。這個供餐點負責上千人的飲食。從早上3時起床開始制作早餐,來延魁和同學一直到晚上做好第二天的早餐準備工作,每天都是“兩點一線”——宿舍、廚房。
自豪
當然,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有辛苦也有自豪。
讓志愿者牛扎根感到自豪的是,中國食品受到了國外運動員的高度贊賞。外國運動員已經學會了使用筷子,對餃子和烤鴨等特色食品更是贊譽有加,高峰時一天能吃掉100多公斤餃子,一頓午餐能消耗80多只烤鴨。
董志航告訴記者,工作之余,他們最開心的就是能夠到處轉轉,現場觀看各項賽事。2月11日晚,董志航和郝成輝見證了我國鋼架雪車運動員閆文港創造歷史,以4分1秒77的成績獲得銅牌。
來延魁說,這次服務保障工作要持續到今年3月底。在冬殘奧會開始之前,他們有10多天的休整時間,他和同學都在興奮地籌劃著,要買一些“冰墩墩”等紀念品帶回家去。
收獲
服務北京冬奧會,有付出更有收獲,收獲的是成長和榮譽,更是一分責任。志愿者邵香香說,她在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具體負責冬奧會后勤餐飲出品保障。在一個多月的服務中,雖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是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服務北京冬奧會,感到十分榮幸。她會把這種榮譽感、使命感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奉獻青春力量。
志愿者張俊婷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余,時刻關注比賽盛況。當得知谷愛凌、徐夢桃獲得金牌時,她深深被運動員的拼搏與堅守精神所感染,運動員精彩的人生經歷鞭策她更加努力。
長垣烹飪職業技術學院本次志愿活動帶隊老師程湘月認為, 每名志愿者的堅守與擔當、進步與成長,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冬奧會這個萬眾矚目的賽場上轉化為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行動力,這種親歷見證的過程最令人難忘。
新鄉日報全媒體記者:郭書武
編輯:申彬彬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2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
頭條 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