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省高院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通報全省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情況,并發布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下面這些“坑”,希望今后大家一定要多長個心眼!
案例一:金華“12·30”特大殺豬盤案件
2021年,省公安廳、金華市公安局聯合偵辦一起特大投資理財類“殺豬盤”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抓獲境外回流詐騙犯罪嫌疑人共452名,查獲涉案金額1.57億元。
犯罪分子通過交友或以某某證券公司名義,以互聯網、電話、短信等方式散布虛假個股內幕信息及走勢,尋找受害人并獲取信任,然后引誘受害人前往自己搭建的虛假平臺進行投資、賭博,最終騙取錢財。
提醒:1、網絡交友無法確認對方真實身份,需要提高警惕,切勿輕易相信對方說辭,對身份不明的網友不能隨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2、投資需謹慎,要通過合法正規的渠道進行投資;3、保持平常心,高額回報是陷阱;4、你看中的是盈利,詐騙犯罪嫌疑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案例二:杭州“2·28”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案
2021年2月,杭州發生一起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案件,被騙1000余萬元。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共打掉洗錢跑分、販賣“兩卡”等犯罪團伙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
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人員撥打受害人號碼,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販毒等犯罪為由,要求自證清白進行匯款,從而實施詐騙。首先,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信息,進行有針對性地篩選,確定作案目標。
提醒:1、“公檢法”等機關不存在所謂“安全賬戶”或“清查賬戶”,不會通過電話、網絡通知涉案人核查資金、提現轉賬;2、個人信息要保護好,特別是銀行卡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一定不能透露給陌生人,也不要在不明網絡留下個人信息;3、如果接到陌生電話無法判斷是否為詐騙時,請立即撥打96110。
案例三:林某龍等人網絡直播詐騙案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林某龍成立廈門某傳播文化有限公司,下設總監、藝人經理、藝人助理、主播、人事等崗位。除兩名女性主播外,其他人員多為男性。藝人助理負責冒充女主播身份在婚戀網站上添加被害人微信好友,與被害人聊天,并讓被害人下載注冊“美歲直播”APP看主播直播、刷禮物,藝人助理騙取被害人首次充值后,由藝人經理接續與被害人聊天,如被害人提出見面,則通過安排女主播與被害人語音、視頻、見面等方式繼續騙取被害人信任,再通過虛構刷禮物、沖榜單、完成PK任務后會和被害人奔現等理由,誘使被害人充值打賞。經查明,林某龍等人半年時間共騙取2000余名被害人324.9萬元。
提醒:以健康心態參與網絡直播互動,切不可抱著“獵奇”“獵艷”等不良心態,以免落入違法犯罪分子精心編織的“陷阱”,在發現被騙后及時報警。同時,網絡平臺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加大對直播行為的常態化排查和技術管控,提升直播平臺文化品位,引導用戶理性打賞,強化各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對列入“黑名單”的主播實施嚴格聯動管理,凈化網絡直播空間生態。
案例四:薛某等人涉“兩卡”詐騙、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案
2018年起,毛某平等人(另案處理)利用虛假貸款APP軟件實施詐騙。某服裝學院學生薛某應毛某平要求提供自己微信收款二維碼幫助詐騙團伙收款、轉賬。薛某在其微信被限制收款、接到相關單位微信涉嫌詐騙的短信警示后,仍糾集其女友張某、高中同學劉某碩、大學同學郝某國提供微信、支付寶收款二維碼或銀行卡幫助收款、轉賬。劉某碩、張某、郝某國明知薛某可能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礙于朋友、同學情面幫助轉移資金。其中薛某幫助轉賬34000余元,從中非法獲利10000余元。劉某碩、張某、郝某國分別幫助轉賬為16000余元、12000元、6100元。
提醒:非法出售、出租電話卡、銀行卡(支付賬戶)(簡稱“兩卡”)問題較突出,特別是犯罪分子大量收購銀行卡、非銀行支付賬戶等用于接收、轉移贓款,導致詐騙資金迅速流轉、拆解、混同,極大增加打擊犯罪和追贓挽損難度。部分在校學生被裹挾參與到“兩卡”犯罪”中。2020年10月,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非法出租、出售銀行卡、手機卡“斷卡”行動。
案例五:孫某華等人“虛假兼職刷單”詐騙案
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11月,孫某華伙同王某等人組建詐騙集團,以某資產管理公司作掩護,組建多個團隊,部分團隊下設外宣(推廣)、培訓等部門,利用網絡招募同案犯楊某、陳某等作為推廣、培訓、急聘人員,并約定分贓比例。該詐騙集團以孫某華為首要分子,以招聘網絡兼職之名,由推廣人員在網絡上發布日賺高額報酬等虛假兼職廣告,先以提供小額傭金任務的方式,吸引被害人注冊微信息、微助手等軟件,后由培訓人員誘騙被害人繳納升級VIP會員費和升級鉆石VIP會員費,對未繳費的會員由所謂的急聘人員采取回訪形式,降低收費標準繼續誘騙其繳費,另安排后勤人員等配合實施詐騙犯罪。該詐騙集團共騙取人民幣3億余元。
提醒:“不限時間,動動手指、日進千金”對求職者誘惑極大,有些不法分子打著“公益”幌子博人眼球,具有很強欺騙性,被害人中不乏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網絡平臺確實能提供一些兼職工作,但招聘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求職者要審慎判斷、多方考量,不僅要選擇正規可靠的平臺,還要堅決拒絕預付保證金、先行墊付資金的兼職工作,謹防上當受騙。
案例六:聶某磊等人“虛假中獎”詐騙案
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聶某磊、張某等人租用了辦公場所,先后成立兩家公司,通過網絡招聘和熟人介紹等方式陸續招募趙某佳、郭某麗等數十人為銷售客服或兌獎客服,組成犯罪集團共同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其間,各被告人或管理隊員、督促業績,或總結、完善話術,傳授話術等分工合作,并按照一定比例提成。各被告人通過虛構珠寶公司員工身份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發布“低價購手鐲、貨到付款”廣告誘騙被害人購買廉價手鐲,發貨時附送一張幾乎全部能夠中獎的刮刮卡,并以抽中優質手機、名牌手表等獎品的方式欺騙被害人打電話咨詢,后兌獎客服、銷售客服以話術騙取被害人陸續支付保價費、電子隔離箱租用費、派送費等,共騙取多名被害人錢款合計人民幣1000余萬元。
提醒:中獎類詐騙屬較傳統的詐騙手法,借助互聯網技術更新迭代,中獎類電信網絡詐騙手法花樣翻新較快、迷惑性更強。不少電詐分子借助QQ聊天工具、微博客戶端、網站頁面等冒充官方平臺客服發布、傳播虛假中獎消息,再通過話術逐步誘騙被害人上當,大家要盡量無視所謂“恭喜中獎”類消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或要與經正規渠道查詢所得的官方客服核實,謹防上當受騙,并對相關違法線索及時舉報。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5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