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記者從湖州市委組織部獲悉,截至2021年底,湖州全面消除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下的欠發達村。
高質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找準跑道。近年來,湖州持續實施五輪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村計劃,全面推廣改革活權法、資產租賃法和鄉賢反哺法等“強村十法”,依托各村自然稟賦、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逐村把脈制定“一村一策”,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一村有一策,全市“一盤棋”。據介紹,湖州以系統思維整合優勢資源力量,打破地域領域限制,大力推進全域黨建聯盟建設。目前,湖州已組建黨建聯盟1200多個,覆蓋全市1185個村(社區)和33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一個個因勢而生、快速發展的黨建聯盟,正為各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共同富裕筑起紅色“朋友圈”。
漫步“花千谷”景區,看著來往游客,安吉縣孝豐街道潴口溪村黨支部書記葉國平笑容滿面。“景區發展風生水起,離不開黨建聯盟的統籌推進。”葉國平告訴記者,為破解資源分布不均、發展規劃欠缺等問題,潴口溪村聯合南溪沿岸其他4個行政村跨村組建“五谷豐登”黨建聯盟,整合自然風光、紅色文化等資源,共同建設“五谷豐登·花園驛站”項目。2021年,相關村經營性收入都增加了60萬元以上。
俯瞰南潯鑫麗紡織有限公司廠房,連片的屋頂光伏板閃閃發光,屋頂下,數百臺紡織機器在清潔能源驅動下不停運轉。這是南潯湖筆小鎮新農村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該公司由善璉鎮15個行政村共同組建,通過投資光伏發電項目、承接湖筆產業園物業管理等一批經營活動,讓每個村領到了40多萬元的利潤分紅。
在“強帶弱、弱抱團”的發展模式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增強集體經濟內生動力,激活村莊“自主造血”功能?湖州鼓勵各行政村以市場化運營模式探索組建“強村公司”,通過土地、資金等資源入股,有效對接外來資本,進行特色化、差異化經營,實現村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數據顯示,該市已組建“強村公司”250家,2021年實現利潤1.5億元。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4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3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2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
頭條 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