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吃飯了……”早上8點多,伴隨著拍車門聲,張浩然和妻子張紅彩開始挨個給滯留在禹州北高速口的卡車司機們送上熱乎的湯面。
現在做物流生意的張浩然,原來也是一位卡車司機,1月5日晚得知有多位卡友滯留在禹州,“我立刻就想去給他們送飯,但家里的一次性碗筷不多,第二天一大早才過去。”
“我們卡車司機99%在路上都受到過別人的幫助,現在卡友們有困難了,這肯定得幫。”張浩然說。
為讓滯留卡友吃上熱乎飯 夫妻倆凌晨5點起床準備
1月6日凌晨5點,天空中的雨絲里夾雜著雪花。天還沒亮,禹州市一小區里,張浩然家的燈亮了起來。
“我想著卡友們應該不少,家里的鍋太小了。”張浩然和妻子帶上家里的食材,摸黑來到了工作的物流點,“這里的鍋大,能做很多飯菜。”
張浩然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他原來也是開卡車的,知道一般跑短途的車上基本都不帶吃的,最多帶幾瓶礦泉水,再加上疫情期間,禹州的超市、飯店基本上也都關門了,所以這些卡友大概率都沒吃上口熱乎飯。
“我昨天晚上知道的時候就想去給他們送,到半路又回來了。”1月5日晚上,張浩然知道了有卡友滯留禹州的消息,他第一時間就想著讓妻子準備好飯菜給卡友們送去,“但我家里鍋太小了,再加上一次性碗筷也不多。”夫妻倆就商量第二天去給卡友們送飯。
挨個拍車門喊司機吃飯 送了兩趟4大鍋熱湯面
“起來吃飯了……”早上8點多,張浩然和妻子帶著做好的兩大鍋熱雞蛋混湯面來到禹州北高速口附近,“禹州市區有的路封了,我們倆繞了好幾次跑了快20里地才到這兒。”
準備停當后,夫妻倆開始挨個拍卡車的門,給滯留的司機們送上熱乎的飯。“我們盡量不聚集,碗筷也都是一次性的。”張浩然說,他遇到的卡友大部分是新鄉的,有的已在這邊滯留兩三天了,“交流時,這些卡友都說知道是為了疫情防控,他們理解。他們還一直對我們說謝謝,我和媳婦兒也很感動,出門在外都不容易。”
在兩大鍋熱湯面分完之后,陸續還有人過來,張浩然和妻子又回到物流點,重新做了兩鍋送過來。
以前開卡車的他 困難時也受到過別人的幫助
“我們開車經常在路上跑的,99%都受到過別人的幫助。”張浩然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他有一次開翻斗車去外地拉煤,因為雪天路滑,車子被困在了一個村子旁邊,沒帶吃的,附近也沒飯店,他在車里凍了兩天,最后是當地的一位村民給他送來了一袋饅頭,“真的,就那幾個饅頭我就很高興。”
“現在這些卡友遇到了和我一樣的情況,我以前也開過卡車,這肯定得管飯啊。”張浩然還說,“給滯留的卡車司機送飯這件事不是只有我和妻子在做,在來回的路上,看到有的熱心市民也在送。”(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楊雪情)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