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秀梅和劉蔭琴老人在一起
家住江蘇南通市易家橋新村的54歲保潔員錢秀梅是愛心送餐志愿者之一。5月3日上午10時40分,錢秀梅放下手上的工作,從傳達室接過包好還熱氣騰騰的飯菜,一路小跑到了13幢104室的劉蔭琴老人家里。11時多一點,老人吃上了可口的飯菜,看著老人津津有味地吃完,錢秀梅收拾好餐具后和老人耳語幾句,又幫老人捋了捋頭發,這才安心地離開。
南通“愛心送餐”活動最早始于2008年。當年,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南通市水利局先后從新城橋街道城南新村社區居委會獲悉,該轄區一名年近九旬獨居的孤寡老人崔蘊青因身體不佳造成生活不便后,當即與社區共建了一個“愛心送餐”公益項目,利用現有食堂為老人免費提供午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2010年開始,當地先后有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夜上海酒家、易家橋第一炒、朝暉小學、新城橋派出所等20余家愛心單位加盟“愛心送餐”項目,愛心送餐志愿者也從當初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90多人。從2008年至今,先后有50多個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從中受益。
【愛留人間】
“我們把她生前的節余捐出來設立獎學金,也是她的意愿,我們希望她的愛心能夠延續。”
捐獻器官讓愛傳承 建德女孩設獎學金
“月月(劉靜芝小名)是個善良的孩子,生前幫助過不少人,也資助過一些困難學生。我們把她生前的節余捐出來設立獎學金,也是她的意愿,我們希望她的愛心能夠延續。”5月15日上午,在建德家中簽完《建德市紅十字博愛基金“劉靜芝優秀學子獎學金”項目協議書》,她家人的一番話令人動容。
24歲的建德女孩劉靜芝在除夕因突發腦溢血不幸離世,她將自己心臟、肝、腎、眼角膜等器官捐出,給至少4位器官衰竭的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悲痛之余,劉靜芝的家人希望能夠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來紀念她。最近,她的家人與建德市紅十字會進行了多次聯系,最終決定將劉靜芝生前節余全部捐出,并補貼部分資金,設立“劉靜芝優秀學子獎學金”,繼續完成她生前的心愿。
5月15日上午,獎學金捐贈儀式在劉靜芝的家中進行。根據協議,劉靜芝家人將在今年9月1日之前向建德市紅十字會捐贈賬戶匯入第一筆資金6萬元,在2021年7月1日之前匯入第二筆資金5萬元。這些資金用于定向資助2名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
“第一筆的6萬元,就是月月生前所有節余,孩子對自己非常節省,省下來的錢,會孝敬長輩,也會幫助有需要的人。”說到這兒,劉靜芝的母親嘆了口氣,流下了眼淚。建德市紅十字會負責人表示,劉靜芝的大愛行為已經讓無數人感動,她的家人將其生前節余捐出設立獎學金,更是大愛的升華,他們會把這筆錢使用好,在幫助困難學生的同時,讓愛得到更多傳承。
【愛心守候】
“一碗稀飯、兩個炒菜、幾個饅頭,不值什么錢,但能讓環衛工人們一早吃個熱乎飯,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最美志愿者”540天的堅守
志愿者正在為環衛工發放免費早餐
5月11日早6時多,運城南風廣場出現溫馨一幕:一群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正在為幾十名環衛工人發放免費早餐,這不是哪個商場在作秀,而是運城一群“最美志愿者”540天的堅守。
“一碗稀飯、兩個炒菜、幾個饅頭,不值什么錢,但能讓環衛工人們一早吃個熱乎飯,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從凌晨忙活到大天亮,會長張昌勤和“第一時間愛心公益志愿者聯合會”的隊員們開始收拾桌椅,臉上掛著滿意的笑容。
2015年1月11日,張昌勤在自家建起了第一個愛心粥屋。于是從最初一月一次,到現在的一天一次,不管刮風下雨,無論寒冬酷暑,請環衛工吃早飯的行動就一直沒有間斷過。
維持愛心粥屋運營最重要的是資金。“最開始資金來自我們‘第一時間愛心公益志愿者聯合會’微信群里的愛心紅包,另一個渠道是‘包粥’活動。”說起“包粥”,副會長上官衛校很是得意。
截至5月11日,愛心早餐已運行540天,參加服務人員達8000余人次、服務環衛工3.6萬余人次,愛心早餐的賬戶余額也由當初的6000余元,變為現在的14萬元。
【愛駐我心】
“成年孤兒在我們院是指年齡到達22周歲的孤兒,他們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
紹興設愛心基金助力成年孤兒融入社會
近日,25歲的小慧(化名)從“紹興市兒童福利院愛心基金”領取到5萬元安家費后,對公租房進行了裝修,并購置了日常用品,離開從小長大的紹興市兒童福利院,住進自己的溫馨小家。
“成年孤兒在我們院是指年齡到達22周歲的孤兒,他們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 紹興市兒童福利院院長顧春燕告訴記者,因為從小生活在兒童福利院,與社會接觸較少,且不少身患殘疾,成年孤兒在找工作、安家等方面難免受挫,需要幫助。
2016年底,紹興市兒童福利院在紹興市慈善總會設立了“紹興市兒童福利院愛心基金”,成為全市首個孤殘兒童關愛基金。去年8月,紹興市越城區政府將福利機構收養的年滿22周歲的孤兒納入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對象,并優先予以保障。政策出臺后,紹興市兒童福利院與房管所、街道進行協調溝通,積極推進和落實成年孤兒申請公租房政策。小慧申請到公租房后,福利院便為她向市慈善總會申請了安家費。
【不忘初心】
“讓中國人吃好魚,吃放心魚。”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少軍
5月14日,岳麓山下、湘江河畔,湖南省魚類遺傳育種中心實驗基地,大大小小34個魚池,近120個大魚缸,劉少軍正在魚缸邊觀察魚苗生長情況。
劉少軍是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劉少軍。近30年的觀察、思考、實驗和應用,一點點敲開了世界同行對魚類遠緣雜交不可育的認識堅冰。他成為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獲得者。
“對魚比對我自己的孩子更細心,陪伴魚比陪伴我的親人時間更多。”劉少軍說。 早出晚歸,一次次從成百上千條雜交魚里收集珍貴的精液、卵子,小心翼翼放進培養皿里守候奇跡出現。
“讓中國人吃好魚,吃放心魚。”這是劉少軍的心愿。
“從讓老百姓的菜籃子里多條魚、吃魚不再是難事,到吃好魚、吃放心魚。”劉少軍正是有著這樣樸實的情懷,才產生了遠大的理想,才做出偉大的科技成果。科學研究不是冰冷的,它是有人情味的。它的核心,應該永遠是關于人的,也永遠是最關注普通人生活的。
【愛心匯聚】
“他們都很愿意幫忙。”
病重住院急需血液 余杭村民組團獻血
近日,一則發生在余杭的暖心故事在央視播出:余杭百丈鎮石竹園村有村民因病需大量輸血,該村村務工作人員帶著11位村民自發到醫院獻血。
獻血活動的發起人姜冬梅,是石竹園村的一名村務工作人員。平時她就經常參加義務獻血活動,并在2005年報名入選了區造血干細胞志愿者庫。4月19日下午,姜冬梅接到村民洪朝榮家人電話,得知洪朝榮生病住院,急需大量血液,但目前醫院血液不夠。她立即想到村內有一支獻血志愿隊伍。“他們都很愿意幫忙。”姜冬梅說。
4月20日凌晨,姜冬梅組織了3輛車帶著包括她在內的12位獻血志愿者,共同前往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通過愛心匯聚,此次獻血總量達到了2400毫升,洪朝榮及時地輸上了新鮮血液。
目前,洪朝榮病情穩定。接下來的治療,石竹園村將會繼續組織村民有計劃地獻血,幫助洪朝榮一家渡過難關。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