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濟南公安市中區分局對先前發生的“南繞城光伏路面損壞事件”進行通報,經七次現場勘察與專家會商,排除損壞路面系人為盜竊、人為損壞,應為“大中型車輛高速行駛中產生顛簸,車載懸掛物對路面造成損壞,路面碎片沿路灑落”的情況。
2017年12月28日,世界首條高速公路光伏試驗段于濟南正式通車,因自帶“黑科技”屬性,這條公路從建造起備受矚目。但通車還不到一周,工作人員就在例行巡查發現了路面遭破壞,隨后光伏路面的主管部門和技術公司領導均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報了警。之后,有傳聞稱“開通僅數日,濟南全球首條光伏路面被偷走一塊”。
記者從濟南市中區警方獲悉了調查經過。2018年1月2日14時40分左右,濟南市公安局市中區分局十六里河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南繞城高速光伏路面一處被破壞。接警后,民警迅速到達現場,經現場初步勘察確認,該路面位于南繞城K44-K55路段,自東向西路段,中心現場一處損壞路段已經被施工方修復。
十六里河派出所立即向市中分局匯報,市公安局、市中分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指派刑警大隊、刑事研判中心、派出所精干力量成立專案工作組,專案組當天與該路段的施工方與路面負責方取得聯系,全面展開調查取證工作。
1月3日開始,專案組邀請省公安廳與市公安局的痕跡專家會同分局刑警大隊、研判中心對該事發路段先后進行七次現場勘察,并攜帶全面取證資料,專門趕赴上海與上海同濟大學首席光伏路專家會商,就破損路面呈現出不規則條狀形態以及周邊發現的路面碎片的實際情況,詳細詢問光伏材料路面鋪設、拆除方式、拆除后的形態等問題,并現場查看光伏路實驗情況和數據。
經警方多次勘察及專家會商確認:一、中心現場損壞路面在正中央快車道,屬于一次性形成的長約1.85米、寬約10至15厘米的不規則條狀損壞路面。在距離損壞路面中心現場的東西兩側,均有不同程度的路面損壞和刮蹭痕跡。民警在現場周圍找回約30%至40%的光伏材料碎片,后經技術中隊拼湊,總長約130.3厘米。
二、光伏材料硬度和防暴盾牌類似,如單靠人力不借助電動機械,很難形成大痕跡的路面損壞。
三、如人為切割路面,很難把光伏材料剝離地面;如借助機器切割路面,應該呈現相對規則整齊的條線邊緣,與中心現場路面損壞的“不規則邊緣”情況不符。
四、鑒于中心損壞現場是下坡路面,整條光伏路每間隔百米,均留置一段1米左右斷層沒有鋪設,損壞區域處于留置的百米斷層中間,車輛在高速行駛下坡路途徑斷層時會發生顛簸,可能造成車輛上的懸掛物對路面鏟切、刮蹭,快速形成不規則的損壞。
綜上所述,可以排除損壞路面系人為盜竊、人為損壞,應為“大中型車輛高速行駛中產生顛簸,車載懸掛物對路面造成損壞,路面碎片沿路灑落”的情況。
目前,市中分局已將相關具體情況通報相關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