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佛星鎮馬桑坡村的冷祥玉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我今年賺了6萬元,順利地脫了貧。更開心的是,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自家的破院子也成了小洋樓。”
像馬桑坡村這樣舊貌換新顏,村民脫貧奔小康的村子不勝枚舉,這都得益于四川省在農村開展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和“四好村”創建。四川省委、省政府以扶貧解困、產業提升、舊村改造、環境整治和文化傳承五大行動為抓手,著力建設“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讓廣大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截至2016年年底,四川全省已創建省級“四好村”1481個,廣大農村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西昌市安哈鎮長板橋村坐落在千峰疊翠的螺髻山腳下,村子里一幢幢獨具彝族特色的青瓦黃房錯落有致,是邛海——螺髻山旅游環線上最具特色的彝族風情驛站。
而4年前,長板橋村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從2013年3月開始,全村426戶農房全部進行了舊房改造,村里不僅實現了水、電、路的通暢,還新建了村兩委綜合體、游客接待中心及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村民的生活條件和村里的環境衛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近年來,四川通過拆舊建新、土地增減掛鉤、抗震設防等方式,重點解決秦巴山區、烏蒙山區、高原藏區和大小涼山四大貧困地區農村的基本住房問題。在房屋的新建和改造過程中,四川注重村落布局、村莊規劃、民居設計,突出當地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真正實現了農村的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鄉風美、生活美。
在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的兩河村,放眼望去,到處是一片片柑橘林、獼猴桃樹林。兩河村黨支部按照“強支部、興產業、富農民、促和諧”的工作思路,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建設“三基地一家園”幸福美麗新村,以新村帶產業、以產業促新村,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現在,全村已經建成了優質晚熟柑橘基地2300畝,建成獼猴桃基地800畝,建成優質草莓基地200畝。2016年,全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3150元。
四川作為農業大省,在“四好村”創建過程中,立足農村自身資源優勢,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加快發展“一村一品”,帶動農戶實現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在全省形成了家庭經營、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新型經營體系。
曾經,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和鎮勝利村是典型的“懸崖村”,村民只能通過懸崖邊的枕木棧道,走三四個小時下山。如今,村民們先后搬到了山下,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搬遷后,村民們依靠綠色資源發展老鷹茶、貢椒、竹鼠等特色產業,依托大渡河金口大峽谷發展鄉村旅游,年人均純收入達8650元,預計今年年底將實現全村整體脫貧。
從“坡陡坑深、蹲山守窮”的“懸崖村”到“業興村美、人心思進”的幸福村,背后是“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的鐵道兵精神。勝利村村支書王勇告訴記者:“在修建成昆鐵路時,鐵道兵們在這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用血肉之軀完成了艱難險重的建造任務。2012年,我們村建成了中國唯一以鐵道兵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鐵道兵博物館。鐵道兵精神已經成為村民共同的‘精氣神’,我們必將其傳承發揚下去。”
四川在“四好村”創建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制定鄉規民約,形成愛黨愛國、尊老愛幼、互幫互助、自力更生的好風氣,持續推動鄉風民風美起來。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