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五年計劃
上世紀50年代,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矛盾不斷激化,身處社會主義的中國也遭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排擠,政治、經濟以及軍事均得到封鎖。
而且當時的中國是一個典型的偏科生,農業生產力非常強大,而工業實力幾乎為零。這一點從當時與日本對比的數據就能看出:1949年日本糧食總產量1780萬噸,中國11318萬噸;同一年日本粗鋼和生鐵總產量分別為311萬噸和160萬噸,而中國只有15.8和25萬噸。
中方領導人認識到,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工業體系才能強大自身,于是1953年開始,中國效仿蘇聯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其中工業化建設為重點。因此本篇文章中出現的所有汽車廠都是在這個時間前后出現的。
●第一汽車制造廠——解放CA10
新中國成立伊始,剛剛經受過戰爭洗禮的祖國大地百廢待興,政府意識到發展現代工業是當務之急,汽車工業更是重中之重。1949年12月,毛澤東主席登上了開往莫斯科的專列,此行的目的除了與蘇聯結盟,也是為了能在振興中國經濟方面得到“老大哥”的援助。
毛澤東剛一抵達莫斯科,就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制造廠,看著生產線上一輛輛汽車組裝下線,毛澤東對隨行人員說了一句:“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工廠!”這一句話好似吹響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沖鋒號,至今在中國的“汽車人”之間口口相傳。
1950年2月14日,中蘇兩國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將興建汽車制造廠的想法列入了“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中。3月初,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即后來的一機部)旗下成立了汽車工業籌備組,開始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籌備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莫過于工廠選址,起初列入備選的有石家莊、太原、西安、寶雞、北京等城市,可由于建造汽車廠需要的相關資源很多:水、電、鋼鐵、木材、交通等等缺一不可,后來這些城市被逐個淘汰,最終將廠址選定在吉林省長春市,原關東軍100部隊細菌工廠附近。這里擁有東北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又緊鄰京哈鐵路,便于引入蘇聯的大型設備。
1953年6月,周恩來總理向毛主席匯報了汽車廠即將動工的消息,并請毛主席為汽車廠奠基題詞。此前斯大林曾向毛澤東建議:“你們那么大個國家,只建一個汽車廠不行,最少也得搞兩個,況且汽車工業是精密機械制造業,可以帶動其他很多工業項目的發展。”毛澤東十分贊同:“你說得太對了!我們先建一汽,緊接著就考慮建設第二汽車制造廠。”“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名字由此得來,1953年7月15日舉行了奠基儀式。
在中蘇兩方的商議之下,一汽建廠的目標時間被定為三年,這對于當時資源技術都匱乏的中國來說是非常艱巨的任務。為了能準時完成任務,政府盡最大能力支援一汽建廠項目,同事蘇聯方面也毫不吝惜地向我國提供幫助,包括吉斯150載貨汽車的產品設計圖紙和整套技術資料、派遣180多名行業專家到國內進行指導,以及接納我國的518名實習生到蘇聯學習等。經過中蘇雙方的共同努力,1956年7月14日,距離奠基儀式正好三年整的這天,第一批12輛解放CA10型卡車下線,正式結束了“中國造不出汽車”的歷史(張學良時代的民生汽車屬于舊中國的產物,不在咱們今天文章的討論范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閱讀往期文章——>《你知道嗎?中國第一部國產汽車不是解放》)。
●第一汽車制造廠——東風CA71
為了快速恢復工業生產,政府制定了優先研發卡車的決策,如今卡車有了,該輪到轎車了。解放初期中國的轎車主要來自于解放前進口的美國品牌,后來因為朝鮮戰爭中與美國打破了關系,后來的進口車主要來自東歐國家,以波蘭華沙、蘇聯GAZ為主。與其每年花費大量的財力在進口上,不如用這筆錢來研發自己的轎車。
1956年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時毛澤東說了一句話:“哪一天開會的時候,能坐上自己生產的轎車就好了!”正是這句話,掀起了工人們新一輪的熱情,1957年初,一機部向第一汽車制造廠下大了生產轎車的任務。時任一汽設計處處長的史汝楫同志經過搜集和篩選,在眾多國外轎車中選中了法國Simca Vedette作為一汽第一輛轎車的設計原型。
1958年5月12日,代號為CA71的中國第一輛小轎車試下了生產線,根據毛澤東《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中的 “東風壓倒西風”的言論,這款轎車被命名為“東風”。
●第一汽車制造廠——紅旗CA72/檢閱車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東風CA71誕生不到一個半月,一汽又提出了制造高級轎車的計劃,這一天是58年的7月1日,高級轎車項目正式啟動,一汽喊出了“乘東風,展紅旗,八一拿出高級轎車去見毛主席!”的口號。
這一次參照的藍本是一臺1955年款的克萊斯勒帝國,然而V8發動機的鑄造難壞了一汽的專家們。盡管當時鑄造的缸體100件有97件是廢品,但專家們還是百里挑一選出了幾件毛坯進行加工,最終造出了V8發動機。經過33天夜以繼日的努力,第一輛紅旗高級轎車的試驗樣車——CA72-1E組裝完成。
高級轎車樣車試制成功后,中央緊接著就向一汽下達了制造檢閱車的任務,用于1959年的國慶十周年閱兵儀式。為此第一汽車制造廠又找來了一兩凱迪拉克Fleetwood和一輛林肯Continental,在CA72-1E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增加其穩定性。經過5輪改進,代號為CA72的紅旗轎車于8月31日誕生。
檢閱車是在CA72的基礎上取消了車頂,并對大梁進行加固而來的。1959年9月28日,距離十周年慶典的頭三天,第一輛紅旗檢閱車裝配完成。國慶前夕,一汽如約將30輛CA72和2輛檢閱車送往北京。國慶當天,兩輛檢閱車載著閱兵總指揮和國防部長檢閱了海陸空三軍,6輛紅旗CA72也列隊接受了毛主席的檢閱。
●上海汽車制造廠——鳳凰
就在1958年5月,第一臺中國品牌轎車——東風CA71在長春問世之后,不僅是祖國北方洋溢著喜悅之情,在長江以南的上海,人民同樣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萌生了自己造車的想法。上海汽車廠早在民國4年就已由德國寶昌公司建成,1918年歸屬英商利威汽車公司。解放以后整合為上海汽車裝修廠,后改名為上海汽車制造廠。當時的上汽雖然有一些老牌技術人員,但設備嚴重匱乏,生產力極低,所以這次造車計劃依然需要像之前東風一樣,找一個國外成熟車型作為藍本。
被上汽選中的是一臺奔馳220S,當這臺車運回廠內以后,包括上海底盤配件廠、上海內燃機配件廠在內的幾十家最具實力的工業企業都參與到了這臺車的拆解過程中,幾乎每個零件都會有對應的部門負責研究開發。經過半年時間,1958年9月28日,第一輛樣車裝配完成,起名為“鳳凰”。車頭鳳凰造型的立標是為了和東風CA71車頭銀龍的造型相呼應。
1959年2月15日,鳳凰牌轎車的樣車開進了中南海的大門,周總理試乘以后給予了極大的肯定。一機部當即向上海汽車制造廠下達了任務,要求上汽在1959年上半年完成鳳凰轎車整車的生產,向國慶10周年獻禮。研發過程中參照了華沙M20的底盤、普利茅斯Savoy的外形,以及更高檔的蘇聯吉姆轎車的技術,可就在多輪試制全部完成,馬上就要投入量產的時候,1958-1960年間的“大躍進”嚴重打亂了中國的經濟秩序,趕工下線的幾臺鳳凰轎車因為車門關不嚴、車內異響等問題也沒能如約參加國慶檢閱。
1963年,大躍進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淡去以后,上海汽車制造廠重新開工,擱置了5年的鳳凰轎車實現量產,只是此時它已經更名為上海牌轎車了。
●長安機器制造廠——長江46
和一汽、上汽兩家不同,接下來要說的這個汽車廠并不是一開始就造汽車。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在歷次戰爭中逐漸發展為中國最大的兵工廠。后來幾次更名并遷址重慶,解放后開始投入軍用汽車研發,后來又涉足民用車,并和日本車企鈴木合作,它就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長安汽車。不過今天咱們只聊它在1949-1959年之間的那一小段故事。
1949年3月,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向北平遷移。毛澤東一行人馬駛入北平,并在西苑機場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檢閱。當時的檢閱車是一輛從國民黨軍隊手中繳獲的威利斯軍用吉普車。有人建議毛主席換個好車以展示人民軍隊最高統帥的威嚴,然而毛澤東則堅持自己的意見說:“乘坐我們自己軍隊繳獲的戰利品檢閱英雄部隊不是更好嘛!”
正是這一句話鼓舞了人民勵志造出中國越野車的決心。1957年,中央兵工總局國營四五六廠接下了生產中國品牌軍用越野車的任務,同樣的年代同樣的艱苦,面對設備技術兩匱乏的處境,四五六廠的兩百多名員工以我軍繳獲的威利斯吉普車為參照,拆解、測繪、仿制,用了三個多月終于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輛越野車——長江46型越野車。與此同時,中央兵工總局國營四五六廠更名為長安機器制造廠。
相對東風、紅旗和鳳凰,長江46型越野車的產量大得多,誕生當年就生產了38輛。1959年又有20輛從朝天門碼頭裝船運往北京,作為受閱方隊領隊車參加國慶10周年閱兵儀式。不過長江46的命數不長,1963年停產后,將全部圖紙資料交給了北京汽車制造廠,這才有了后來的北京212。
●清華大學——衛星
20世紀50年代,國外的汽車廠商紛紛提出制造國民車的計劃,中國在東風、紅旗等為領導人制造的高級轎車落地以后,也開始考慮要為老百姓造一款車。不過在那個人人高喊打倒資本主義的年代,別說是擁有私人轎車,就是公開談論私人汽車的話題都是個大忌,但接下來這款車也正是繞開了私人汽車的禁區才得以出現。
周恩來總理曾經做過批示:“用微型轎車代替人力三輪車”。于是這款車的定位一定是制造和使用成本低、能服務公共交通使用的微型車。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一時間“衛星”這個詞成了社會主義國家民眾間膾炙人口的詞匯,而且剛好還能和“微型”諧音,于是中國的第一款微型轎車定名為“衛星”。
這項任務交予了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汽車專業的師生進行設計,樣車試制工作在當時北京交通局下屬的“二里溝汽車修理廠”完成,即后來的北京第二汽車制造廠。清華師生先后試制了7個車型,而成功駛出二里溝汽修廠大門的是第5個車型。該車長2.7米,寬1.25米,軸距1.4米,兩門,重440公斤,采用410cc風冷對置兩缸發動機,最高時速60公里/小時,百公里油耗4.5升。
“衛星”下線以后首先被安排在北京火車站和兒童醫院等地取代三輪車運送客人,每公里收費保持人力三輪車2毛錢的水平。不過也正是因為對成本的嚴苛限制,導致衛星轎車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了各種故障,實際使用感受甚至不如人力三輪車。后來又曾進行過兩輪改進,但受到大躍進帶來的影響,衛星轎車最終宣告停產。
●北京汽車制造廠——井岡山
1949年2月,北平市軍管會接受了國民黨409汽車修配廠,與石家莊遷京的汽車修理廠配件部合并,成立了解放軍華北軍區后勤部“北平汽車修配廠”,抗美援朝期間為軍隊研制“井岡山”牌重型機踏車。1951年歸解放軍總后勤部管理,更名為總后勤部第六汽車制配廠,后又改名為第五汽車制配廠。
1953年我國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為配合長春一汽和洛陽第一拖拉機廠,北京市籌備建立北京汽車附件廠。同時第五汽車制配廠和華北農機總廠一分廠合并成為北京汽車配件廠。1954年8月20日,經一機部批準,北京汽車附件廠和北京汽車配件廠合并成為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主要生產化油器、汽油泵、車燈等17種配件。
為了加快我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1958年,中央鼓勵地方政府發展汽車工業,北京第一汽車附件廠也從零部件制造向整車研發轉變。經過工人們的共同努力,這一年的6月20日,“井岡山”牌轎車誕生!
當新車開到天安門廣場上時,北京的市民們爭相觀看,慶祝北京也有了自己的小汽車。慶功大會上,一機部汽車局領導人張逢時在會上宣布將廠名改為北京汽車制造廠,朱德元帥親筆為工廠題名。自此,北京市有了第一家汽車制造企業。
北汽剛剛成立就接手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制造國慶檢閱車,其困難就在于8月5日接到任務,驗收日是9月10日,僅有一個月時間。不過北汽的工人和專家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準時將兩臺北京牌檢閱車造了出來。可惜前面我們已經說了,最后這兩臺車并沒有成為國慶十周年的檢閱車,獲勝者是紅旗CA72。后來北汽又曾按照這款檢閱車制造過封閉車頂的轎車版本,以發動機代號為其命名為北京CB4,無奈領導們比較喜歡紅旗,加之后來北汽又推出了東方紅牌小轎車,北京CB4便淡出了視野。
●“大躍進”、中蘇交惡
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中國工業實現了從0到1的轉變。有了成功的經驗以后部分領導人過于自信,提出了“大躍進”的口號。全國人民超英趕美的熱情高漲,繼而開展了之后“大煉鋼鐵”的運動。人民群眾甚至把家中的鐵鍋和菜刀上交,回爐煉制鋼鐵。因為當時的技術有限,而且很多都是民間的土爐煉鋼,因此煉制出的鋼鐵成品率很低,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并且嚴重影響了國內經濟秩序。
同時,蘇聯方面對中國開展的大躍進等一系列“左”傾運動持反對態度,且中國對赫魯曉夫上臺后批判斯大林主義,以及蘇聯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態度趨于緩和非常不滿,于是中蘇關系逐漸惡化,導致蘇聯從中國撤走了之前投放的人才與技術,這一系列事件令中國的汽車工業剛剛萌芽便走向了絕境,包括一汽在內,幾乎所有國內汽車廠都在50年代末關的關,停的停。
在1962年1月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領導人認識到了大躍進對中國經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開始調整目標,放緩發展步調。63年經濟逐漸恢復以后,存活下來的幾大汽車廠如一汽、上汽、北汽等又開始研發新車型,乃至后來在鄧小平總理改革開放的政策影響下,中國車企與外國車企合資發展,那些故事將在下一篇文章中提到。
●結語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當時比較知名的汽車企業,大躍進期間全國興辦汽車廠,還誕生了很多不知名車型,猶如流星一般轉瞬即逝。如天津生產的和平牌、紅與專,重慶生產的先進牌,以及其他一些連名字都沒有過的車,資料有限,在這兒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總之無論后人的評價如何,1949-1959的這十年都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的轉變。后來發生的故事,請繼續關注《中國汽車工業70年變革——1959-1969》。(文 汽車之家 郭松/圖片來源于網絡)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