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謝穎、通訊員鐘紫薇報道:花12萬元買了部新車,三個月后用車匙竟無法打開車門,送去品牌東莞4S總店檢查才發現車門并非原裝!東莞市常平鎮的蘇先生被“坑”之后怒告4S店,要求退還購車款并三倍賠償。近日,東莞市第三法院一審認定4S店的行為構成欺詐,支持了蘇先生的訴訟請求。
買的新車門卻被維修過
2017年1月17日,蘇先生在東莞市常平鎮某汽車品牌4S店以按揭方式購買了一輛小轎車,車價為99160元,之后又繳納了保險費、車輛購置稅,并支付了按揭手續費、上牌費用等共計2萬余元。
2017年4月26日,蘇先生用遙控器開車門鎖沒反應,以為車輛停放了兩天沒有用電池沒電,就用車鑰匙打開車門,不料也無法打開,他仔細察看車輛左前門發現,竟然有維修過的痕跡!便趕緊把車送到該品牌東莞4S總店檢查。
4S總店檢查后發現,車輛的左前門并非原裝車門,曾做過維修和更換過配件,內部的配件與右前門明顯不同。
蘇先生得知這一情況后馬上與4S店交涉,希望能協商解決,卻一直無果。
蘇先生認為,購車時,4S店向他提供了《PDI檢查項目表》以證明車輛符合標準,但實際上卻是將維修過的車輛當新車賣,其行為已經構成欺詐。2017年5月,蘇先生將汽車銷售方及生產方一并告上法庭,要求退還購車款并增加三倍賠償。
法院認為4S店構成欺詐
依蘇先生申請,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后委托了質量技術監督評鑒事務所對案涉車輛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車輛的鑰匙與左前門鎖不匹配,車輛左前門存在拆換情況。
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蘇先生訴請的是退車退款的合同責任,因此應在購車方蘇先生與銷售方之間判定。因未發生因產品質量致損的情況,蘇先生要求案涉車輛生產方承擔責任,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予以駁回。
法院認為,鑒定報告顯示,案涉車匙可發動汽車,但無法開啟車門,左前門存在油漆破損情況、左右前門對比相同部位的安裝間隙相差較大。一般情況下,購車的消費者在驗車時多數是采用電子鎖開啟車門,較少采用鑰匙手動開啟車門,因而容易忽視對此項功能的驗收,且驗車時一般僅是通過車輛外觀進行查驗,無法細致到對車門鉸鏈的螺母及安裝間隙的查驗。因此,案涉車輛所存在的問題并非一名普通消費者能通過肉眼或購車常識所能鑒別,蘇先生未能在驗車階段發現上述問題并未超出其作為一般消費者的注意義務。
車輛銷售方未舉證證明其反駁理由,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因此,法院認定汽車銷售公司向蘇先生出售的汽車存在較大的產品瑕疵,不符合合同約定,蘇先生要求返還購車款理據充分,法院予以支持。
關于增加賠償問題,法院認定汽車銷售方對交付車輛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隱瞞,構成欺詐,對蘇先生要求按購車價款三倍標準予以賠償的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綜上,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判決汽車銷售方4S店向蘇先生返還購車款99160元、精品費3000元,賠償購置稅、保險費、按揭手續費、上牌費用等共計21839元,并支付三倍賠償款297480元。
一審判決后,被告4S店提出上訴,目前該案正在二審中。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