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3.6萬輛和637.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8%和11.3%。陳士華表示,一季度汽車市場表現較前兩個月降幅明顯收窄,一方面是經銷商為提升銷量加大促銷力度;另一方面,商用車產銷量的持續上升也功不可沒。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2.7%和109.7%。許海東表示,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到現在,消費者相對理性,同時廠家從戰略角度考慮也更加理性,降稅和補貼退坡并沒有使新能源銷量出現較大波動。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3月我國汽車產銷數據。3月,汽車產銷同比繼續下降,但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市場有所回暖。其中,乘用車降幅仍大于汽車整體;商用車產銷量均呈現增長,并創歷史新高。1-3月,汽車產銷同比持續下降,乘用車降幅在10%以上,商用車保持正增長。
具體來看,3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55.8萬輛和252萬輛,環比增長81.5%和70.1%,同比下降2.7%和5.2%;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3.6萬輛和637.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9.8%和11.3%,降幅比1-2月分別縮小4.3和3.6個百分點。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表示,一季度汽車市場表現較前兩個月降幅明顯收窄,一方面是經銷商為提升銷量加大促銷力度;另一方面,商用車產銷量的持續上升也功不可沒。“我們對于今年汽車市場的預測是前低后高,前幾個月的市場壓力可能非常大。”
乘用車產銷均下滑 降幅明顯收窄
3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為209萬輛和201.9萬輛,環比分別增長83.3%和65.6%,同比分別下降5%和6.9%;在乘用車主要品種中,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相比上月產銷均呈明顯上升;與上年同期相比,交叉型乘用車產量逆勢上揚,其他車型產銷降幅也有所收窄。
分車型來看,轎車產銷98.6萬輛和94.9萬輛,環比增長81.3%和63.8%,同比分別下降0.8%和7.5;SUV產銷90.6萬輛和86.8萬輛,環比分別增長85.2%和63.7%,同比分別下降9.3%和5.8%;MPV產銷15.4萬輛和15.2萬輛,環比增長82.5%和71.4%,同比下降9.1%和14.1%;交叉型乘用車產銷4.4萬輛和5.1萬輛,環比增長91.6%和137.3%,同比增長18.1%和14.1%。
一季度,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2.7萬輛和526.3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2.4%和13.7%,降幅比前2個月分別縮小4.4和3.8個百分點。其中,轎車產銷為247.1萬輛和251.6萬輛,同比下降9.9%和12.1%;SUV產銷為227.1萬輛和227.9萬輛,同比下降15%和14.2%;MPV產銷為38.5萬輛和37萬輛,同比下降16.9%和22.4%;交叉型乘用車產銷量為10.1萬輛和9.9萬輛,產量同比增長10.6%,銷量同比下降6.9%。
自主份額下降 日、韓系小幅上升
分國別來看,3月自主品牌銷量為83.3萬輛,環比增長59.45%,同比下降16.4%,市場份額達到41.3%,同比下降4.7個百分點,環比下降1.6個百分點。
1-3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218.55萬輛,同比下降20.73%,占乘用車總銷量的41.53%,占有率同比下降3.67個百分點。其中,轎車共銷售50.5萬輛,同比下降15%,市場份額為20.1%,較去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SUV共銷售128.8萬輛,同比下降23%,市場份額為56.5%,下降6.5個百分點;MPV共銷售29.4萬輛,同比下降23.5%,市場份額為79.5%,下降1.1個百分點。
此外,德系、日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分別銷售118.57萬輛、105.98萬輛、49.70萬輛、25.20萬輛和4.11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22.53%、20.14%、9.44%、4.79%和0.78%。與上年同期相比,日系和韓系銷量呈小幅增長,其他國別有所下降,法系降幅更為顯著。
銷量翻番 新能源消費趨于理性
3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萬輛和12.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8.6%和85.4%,環比增長116.3%和137.2%;1-3月,新能源累計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2.7%和109.7%。
按照驅動方式來看,一季度,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和增速均低于純電動車。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6萬輛和22.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09.3%和121.4%;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8萬輛和7.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5.2%和79.1%。此外,燃料電池也開始嶄露頭角,前3個月產銷為278輛和273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2倍和135.5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26日,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在提升門檻的同時補貼也大幅度退坡。
“新能源補貼新政的出臺導致市場競爭激化,企業感到很大的壓力,但更多的企業依然保持此前的補貼政策。”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型是企業的戰略布局,實力強的企業一定會更注重市場、維持銷量,因此國家減負降稅和補貼退坡并沒有使新能源銷量出現較大波動。國內新能源市場發展到現在,消費者相對理性,同時廠家從戰略角度考慮也更加理性。通過激烈的競爭,存活下來的一定是戰略布局較好的企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