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根據3月14日向邁阿密聯邦法院提起的三起集體訴訟案顯示,通用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大眾以及梅賽德斯早已清楚高田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存在問題,但是實施召回卻是幾年后的事情了。
截至目前,高田問題氣囊已造成全球22人死亡,超過180人受傷,并引發了美國汽車行業史上最大規模的召回。據統計,19家汽車制造商需召回4,200萬車輛。對于高田來說,問題氣囊丑聞不僅帶來了刑事訴訟和罰款,還迫使其申請破產保護。
此次的三起集體訴訟認為,汽車制造商之所以選擇高田氣體發生器,是因為與其它采用不同化學物質作為燃料的產品相比,高田氣囊的成本較低。三起集體訴訟案的首席律師Peter Prieto指出,“這些車企早就知道高田氣囊的安全風險,但是仍然數年后才向公眾披露,才采取行動。” Prieto認為,這些案件是“使他們承擔責任的重要一步”。
此次集體訴訟案,引用的是之前有關其他車企和高田案件中的一些文件。原告稱,上述車企早已知道高田氣體發生器在測試時存在缺陷,但是依然推遲采取行動。其中,對于通用的指控最為嚴重。高田文件顯示,早在2003年,通用就對發生器破裂風險表示過擔心。
在2003年4月與高田的一次交流中,通用對“彈射可變性”表示出擔憂。“彈射可變性”意味著,在安全氣囊展開時,可能會充氣不足,也可能會發生爆炸,根據訴訟,一名通用工程師當時對測試不足、濕度控制以及高田工廠未能滿足通用標準等等提出了很多疑問。即使后來高田并沒有給出令人滿意的結果,通用仍然到2014年6月份才開始了召回。訴訟中指出,“被告并沒有就此事做出有意義的調查,或者通知相關監管部門和消費者。”
根據訴訟,大眾和高田之間多次存在質量爭端,甚至在審查之后拒絕接收產品,但是大眾仍然在2016年才開始召回。根據公司郵件顯示,戴姆勒集團也早在2003年就對高田氣體發生器的完整性存疑;2004年,梅賽德斯工程師同意在放棄關鍵性能參數的基礎上使用高田氣體發生器;該公司也是在2016年才開始發布召回。雖然FCA在21世紀初就曾表達擔心,但是也到2014年才開始召回。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