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公交系統深圳首發試運行
自動駕駛公交車首次在深圳公共道路試運行,谷歌的無人駕駛網約車要上路測試,騰訊計劃獨立開發無人駕駛技術跟百度搶市場……近期,從國際到國內,關于無人駕駛的新聞不斷吸引眾人的眼球,而各路巨頭也在爭相殺入這一市場,數據顯示,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近10%。業內預計,無人駕駛產業將迎來大發展,2035年,市場規模或達6000億元。到2050年,市場規模更將超過40萬億元。無人駕駛是不是真的要來了?爭相在此大手筆砸錢的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公司誰最可能在此率先取得突破?
互聯網巨頭搶灘未來
“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是一場革命。”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12月2日,深圳,四輛白色的自動駕駛公交車首次在公共道路——深圳福田保稅區試運行,引發“公交無人駕駛時代開啟”的一片驚呼。而此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宣布,將在未來幾個月小范圍開放無人駕駛的網約車服務。這意味著,無人駕駛離日常生活又近了一步。
羊城晚報記者梳理發現,從《中國制造2025》提出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到“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目標,無人駕駛汽車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已開始搶灘未來。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掌門人李彥宏透露,百度與金龍汽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于明年7月面世。智能駕駛將是百度下一波營收的突破點。另有報道稱,騰訊已經開發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成功擠入這一產業領域。
傳統車企紛紛布局
對于汽車企業而言,這更是一個不能放棄的市場。廣汽研究院首席技術官兼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黃少堂近日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目前廣汽在無人駕駛領域已有較大發展。其中在無人駕駛L1(輔助駕駛,比如自動泊車、駕駛提醒等)-L2(半自動駕駛)級別,已開始部分量產配置,部分車型已比肩大眾、凱迪拉克、奔馳等國際品牌。預計在2020-2022年,廣汽將逐步實現高速公路到更復雜場景下無人駕駛的愿景。
而據上汽集團規劃,未來5年內,上汽將實現結構化和部分非結構化道路的自動駕駛功能;未來10年,實現全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功能。
長安汽車也對智能駕駛提出“654”戰略,計劃在2025年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并應用于產業化;長城汽車計劃在2020年推出能夠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的車輛……
無利不起早,無人駕駛市場吸引群雄,顯然是因為看到了巨大的市場。英特爾與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規模在2050年將達到7萬億美元,如果折合人民幣,則超過40萬億。
全球無人駕駛車半數在中國售出?
業內認為,中國自動駕駛領域目前勢頭正好,極有可能借此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而中國或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要市場,據波士頓咨詢公司預計,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的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四分之一將是在中國出售的。
黃少堂甚至認為,上述預測稍顯保守,他認為,屆時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將有一半是在中國售出。
而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2020-2025年之間出現,以平均每輛車的無人駕駛系統為5萬元保守估算,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市場空間將達6000億,國內市場空間接近1500億。而另有預測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市場的規模在2050年將達到7萬億美元,超過40萬億元人民幣。
汽車智能化或成互聯網下一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在爭搶布局無人駕駛領域這一塊,科技巨頭有著與汽車生產企業不一樣的目的。
“無人駕駛可以說是人工智能離我們人類最近的一次了。”單云霄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相較于其他人工智能項目,無人駕駛是最可能實現、最普惠大眾的領域。百度、騰訊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都是在人工智能領域希望謀求拓展的公司,加大對無人駕駛的投入實屬正常。
黃少堂則戲稱,科技巨頭進軍無人駕駛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的重點是軟件。科技公司通過汽車里的軟件、后臺、大數據,希望提升其本身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能力。”比亞迪一不愿具名的相關負責人則透露,業界預計,汽車智能化會演變為繼手機之后的下一代移動終端,成為互聯網的下一個入口。
或助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
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是一場革命,那么,無人駕駛將如何改變產業格局?“在無人駕駛領域,相比一些西方國家,中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未來規模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少堂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自動駕駛可能是中國一個巨大的產業鏈發展機遇。”
為何做出這樣的判斷?黃少堂有幾個論據,第一,中國有高產值的互聯網公司,智能網聯中國可以說領先世界;第二,中國4G、5G通訊已與國際接軌;第三,建立基于路面的智能交通,中國更易發揮體制優勢實現規模化、系統化建設;第四,中國目前吸引了大量人工智能領域人才。
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副研究員單云霄也對記者表示,“在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和美國旗鼓相當。”無論是我國互聯網公司及新創公司的技術突破,抑或是國內自動駕駛示范區的陸續建成,均釋放出利好信息。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